痛风之前多见于南方沿海地区,但近些年这种疾病在北方也迅速增多起来了,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这类药物销量的逐年增加。
之前常说“三高”,但现在高尿酸血症已迅速成为不遑多让的第四高。
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,下面总结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几点常识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:
一、通常所说的尿酸指的是血清尿酸,而并不是尿液中的尿酸,所以尿酸检测须通过血液检查,而不是尿检。
二、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
不是所有的痛风患者尿酸都会升高,也不是所有的高尿酸患者都会痛风。
但二者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,虽然只有5-12%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,但高尿酸血症仍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。
图片
三、高尿酸血症的危害:
尿酸对于人体而言,没有任何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,不能为利,则只能为害。
在正常情况下,体内生成的尿酸2/3由肾脏排出,1/3由大肠排出,通过不断的生成和排出,尿酸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。
而当尿酸超过血液的饱和浓度,尿酸盐便会析出,随着血液流通而沉降到人体各处,从而会对人体产生全面的危害。
所以,高尿酸血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,而是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
图片
四、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有哪些?
主要包括:高龄、男性、肥胖、家族中有痛风史,有静坐生活方式的人群。
五、高尿酸血症是否对女性影响较小?
根据医学标准,在正常嘌呤饮食条件下,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值,男性超过420μmol/L,女性超过360μmol/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。
因为雌激素可以加强肾脏清除尿酸,所以育龄期女性患病率较男性显著较低,但进入更年期后,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减少,高尿酸血症对女性健康的威胁反而会超过同龄男性。
图片
六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原因。
痛风是由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已成为了一个生活常识。
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点:
1、高嘌呤饮食、酒精和果糖的过度摄入,影响嘌呤的合成代谢,导致尿酸生成过剩。
2、 肾脏功能下降或不全,引起血液中的尿酸排泄障碍。
而根据我国该疾病的发展特点:之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,而近些年发病率急剧上升,并呈现高流行、年轻化、男性高于女性、沿海高于内陆的特点。
从这个发病特点也可以清楚的判断出,高尿酸血症是随着生活条件逐渐优越而产生的富贵病。
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随着物资流通的大大加强,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太大改变,不但改变了人体代谢的习惯,也通过暴饮暴食、过食生冷油腻打破了人体机能的承受能力。
图片
七、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有哪些?
常用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类:
1、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:主要作用为抗炎镇痛,如秋水仙碱,依托考昔、吲哚美辛、塞来昔布、布洛芬等。
2、促进尿酸排除药物:苯溴马隆。
3、抑制尿酸生成药物:别嘌醇、非布司他。
八、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的基本用药原则:
1、急性发作期应尽早使用秋水仙碱、吲哚美辛等抗炎药。
2、中早期以苯溴马隆等排酸药为主,中晚期以非布司他等抑酸药为主。
图片
3、急性发作期要禁用非布司他等抑酸药(缓解期间又急性发作且一直服用的可以继续服用),因为抑酸药会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,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。
4、生活方式改变,如限制高嘌呤食物、限制饮酒、减重、规律的适度的体育运动等,始终是治疗的基础。
九、肾功能下降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,但几乎所有适用药物都会伤肾。
这是目前这类药物的无解难题。
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基本是以西药为主的,中成药则很少,但中医药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有有多应用机会的,对此不得不知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灯网,炒股配资App,华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