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3日,北京与华盛顿同时传来动静:美方把中国二十多家高科技企业拉进“实体清单”,中方当晚宣布两件事——对自美进口的模拟芯片立案“反倾销调查”,并对在华的美国芯片企业启动“反歧视调查”。地点、时间、动作,对上了。
这回不是“你封我一个、我吼你一句”的口水仗,而是直接伸手去碰对方的利润包。特朗普政府想靠加码逼中方让步,结果被反手切中软肋,节奏明显乱了。
先说第一招。商务部公告点名:美国制造的模拟芯片在中国市场存在倾销嫌疑,价格压得过低,把本土企业挤得喘不过气。因为这个,中方启动程序,收集证据、核对成本、比对价格,然后按规则走。
模拟芯片不是边角料,它进汽车、工控、医疗、通信等关键设备,出货量大、替换难度高。接着说实打实的影响,一旦倾销成立,反倾销税一加,美企在华报价要抬,交付也会拖,结果就是订单分流,国产和非美厂商更容易上位。
再说第二招。“反歧视调查”指向更宽:实体清单、设备断供、EDA工具限制,一条条捋。中方明确要通过世贸组织渠道维权,把这事从“技术难不难”拉到“合不合法”,按国际规则掰扯。
同日,美方又扩了一轮清单。两边你来我往,看着像顶牛,但本质是把掰手腕搬到台面上,各自拿出证据和条款。这比谁嗓门大没用,得看谁能扛住程序和后果。
市场很快给出反馈。美国芯片股当天波动,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(SIA)提醒政府谨慎,别把供应链搞出系统性风险。因为这个,政治压力顺着股价和企业游说就上来了。
放大看企业层面。德州仪器(TI)2024年年报披露,其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接近三成,ADI也不低。反倾销税如果落地,这类公司在华的价格优势会被吃掉,同样的料件,客户就会算账,转单是常态。
美方原本的思路是“卡住中国,稳住自己”。但现在中方从市场口子回击,美企先被卡住了。再说白宫,就陷入两难:收紧,会多伤企业;放松,又怕被说“软”。
外部也在看。欧盟、东盟一些国家原本还在观望现在怎么跟。新华社近日报道了“中欧半导体合作论坛”,同样释放了一个信号:大家更愿意留在中间位置,保留选项,不想被拖着站死队。
谈判桌上,美方抛出要价大概三条:中方撤销对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;在技术转让、市场准入上松口;默认美方继续用实体清单管控。听着像开价换停火,但条件偏单向。
中方态度也摆明了。商务部说,欢迎外资依法在华经营,但任何歧视性做法都要有回应。换句大白话:你要是继续出手,我就继续还手,这事得对等。
底线同样清楚。第一,对等原则必须守,你列我清单,我就启动调查;第二,不接受“强制换技术”,要靠自研补短板;第三,合作不只盯着美国,中方在加快同欧盟、日韩的协作布局,这几天的论坛就是例子。
这一轮不是单点还击,而是把手伸到三个地方:市场、规则、供应链。同样重要的是,中方把节奏稳住了,出手有章法,给对方留空间,但不空手。
接下来看程序。反倾销要有立案、初裁、终裁,反歧视要在WTO走磋商、专家组路径。结果如何,不是今天就能见分晓,但每一步都在重塑企业的成本表和订单表。
夜里十点,北京中关村一栋小楼还亮着灯,工程师对着示波器拧旋钮,桌上摊着样机板卡;楼下值班室的电视正播商务部的最新通告。下一步,初裁、复审和可能的关税幅度,会把哪些厂商推到新的选择题上?
富灯网,炒股配资App,华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